1.0 RAID 概述

在介绍 RAID 的历史之前,先一句话描述一下什么是 RAID 存储: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是一种存储技术,通过将复数个存储设备,例如硬盘驱动器(HDD)或固态硬盘(SSD)合并成一个协调的存储单元或阵列,从而获得一些单块存储介质无法轻易达到的优势。

1.1 RAID 的历史

1988 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D.A.Patterson 教授等首次在论文中提出了 RAID 的概念;廉价冗余磁盘阵列 (Redundant Array of Indexpensive Disks) 由于当时大容量存储设备价格比较昂贵,RAID 的思想就是用多个容量较小、相对廉价的存储设备进行组合,从而得到昂贵大容量存储设备相同的容量、性能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存储设备早已不再昂贵,因此 RIAD 也在发展中变为了用于为现代存储设备提供冗余的一种解决方案,即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根据存储设备组成方式和性能的不同,RAID 分为很多类别:RAID0、RAID1、RAID5 等。从实现角度来看 RAID 主要分为软 RAID 和 硬 RAID 以及软硬混合 RAID 三种;顾名思义,软 RAID 所有功能均有操作系统和 CPU 来完成,没有独立的 RAID 控制 / 处理芯片和 I/O 处理芯片,效率自然最低。硬 RAID 配备了专门的 RAID 控制 / 处理芯片和 I/O 处理芯片以及阵列缓冲,不占用 CPU 资源,但成本很高。软硬混合 RAID 具备 RAID 控制 / 处理芯片,但缺乏 I/O 处理芯片,需要 CPU 和驱动程序来完成,性能和成本 在软 RAID 和硬 RAID 之间。

2.0 RAID 0

[原理]

RAID 0使用数据条带化(striping)的方式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驱动器上,而不进行冗余备份。数据被分成固定大小的块,并依次存储在每个磁盘上。例如,如果有两个驱动器(驱动器A和驱动器B),一块数据的第一个部分存储在驱动器A上,第二个部分存储在驱动器B上,以此类推。这种条带化的方式可以同时从多个驱动器读取或写入数据,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适用场景&优缺点]

RAID 0 具有高性能,即通过数据条带化和并行读写操作,使得 RAID0 可以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并且成本低廉,因为 RAID0 并不需要像其余 RAID 方式一样需要空间进行冗余备份,所有的空间均可以用于存储相同成本下可用存储空间相对较多;但是如上文所言由于数据条带化和没有冗余存储空间,导致了 RAID0 最为致命的问题就是一旦任意存储设备损坏则阵列上的所有数据都将受到影响。

因此 RAID0 针对视频编辑&处理等对数据传输速度要求并且不关心数据冗余的场景中适合适用。

3.0 RAID 1

[原理]

[适用场景&优缺点]

END 参考与引用